如何透過生活相處養成小孩子的好習慣?與家人一同分享快樂、分擔家事?如何養成閱讀、不只有電動的居家娛樂?藉由親職專家的分享,了解這些人是如何與孩子相處的?在家中會以什麼方式引導他們學習、生活?在此,我們找出幾個居家生活與教養之間的關連,可供父母親在進行新家規劃或者調整空間時的一些方向。
如何透過生活相處養成小孩子的好習慣?與家人一同分享快樂、分擔家事?如何養成閱讀、不只有電動的居家娛樂?藉由親職專家的分享,了解這些人是如何與孩子相處的?在家中會以什麼方式引導他們學習、生活?在此,我們找出幾個居家生活與教養之間的關連,可供父母親在進行新家規劃或者調整空間時的一些方向。
point 1 留給小孩「生活」的空間
許多設計是為大人做的,那麼小孩子生活的空間在哪?像是陳安儀將家中所有電器與生活用品收納規劃「降低」,為的就是讓小孩參與生活,與大人更加親近。
前媒體人陳安儀為小孩留了最大的生活空間,陪伴他們一起成長。攝影_Sam
point 2 不要過度保護的居家
從多數親職專家口中發現,他們並不會刻意擔心小孩子在家的安全,而特別做什麼樣的「安全措施」!而是應該讓他們從小過著正常的生活,擁有一般的環境,透過「教導」了解什麼是危險的,學習挫折之後,才對環境更有適應能力。
point 3 不怕髒亂,家就是小孩的遊樂場
父母親不要怕麻煩、不要怕善後、不過度保護,而剝奪了小孩子在家遊樂的環境。讓他們試著自己動手、自己管理,從旁協助、教導。家,本來就該是小孩子的遊樂場,才能擁有對家的記憶。
point 4「共享空間」的概念
不少家長將家人的「共享空間」比例放大,例如李偉文家的超大客廳是圖書館、視聽室也是家人閱讀、做功課的地方,增加親人相處與互動的機會及時間,這就是設計影響生活型態的一種方式;又如陳安儀將最常使用的餐廳、廚房與小孩子的遊戲室串聯,以開放的方式,增加生活的連結性,這也是「共享空間」的概念。
插畫家米力為小孩佈置一個美感力十足、且充滿互動空間的家。攝影_Sam
point 5 營造「正面」的生活環境
游乾桂與李偉文的家都有大量藏書,讓小朋友從小增加與書接觸的機會;米力的家就像是繪畫教室一般,充滿了色彩、創意與生活美感,小孩子每天生活在這樣的空間中,無形地深受影響。
point 6 給小孩發揮創意的居所
小朋友就是愛塗鴉、愛玩耍,有形的設計,例如塗鴉牆、玩具收納櫃與創作展示牆等,都是他們發揮創意的地方;無形地,如生活的態度、飲食的習慣、與家人的互動等,皆是可以發揮創意的機會。
空間設計_春雨設計 攝影_Sam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