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修供略

住在好有情調的方舟木屋裡

by 設計家2011/04/07
文_Garbo+w JB. Chen 整理_漂亮家居|設計家編輯部 攝影_王正毅、蔡明輝 建築設計_C-Laboratory卡薩格蘭實驗室

初次看見它,這座宛如方舟的「工寮」散發無以名狀的愛意。清風徐徐,淙淙流水聲乘風而來,穿越磚造柴火爐,迎進寮內人們的耳中。這座木造建築的誕生,初始於重溫兒時記憶的漫長等待,迎合風土、環境,施以主人家的特質,自然而然,由土地而生。

圖/RIVER

順應在地氣候環境風土,建築師與屋主親手蓋的手做建築。攝影/蔡明輝

HOME DATA
土地面積? 約1000坪
坐落地點? 新北市三芝區
木屋型式? 獨棟住宅
木屋年份? 2009年10月完工
土地預算? 約2000萬
建造時間? 12月
木屋坪數? 主建物15坪,戶外平台30坪
木屋預算? 整地約0萬、基礎工程材料約20萬、木構造建築材料約100萬
木屋建材 柳安紅木、鋼筋混凝土、玻璃
土地規劃 菜園約1000坪、木屋主建物15坪、戶外平台30坪
木屋格局 戶外平台、複合式開放空間、廚房、衛浴

當太陽出來的時候,光線穿透過木牆面的縫隙,光影的變化讓室內更添美感。攝影/蔡明輝

這座由建築師與屋主親手蓋成的木屋,連同這整座園子,足以承載屋主夫妻自給自足的山居生活,不虞匱乏,亦可將收成分享鄰居、親友。這座聞名國際的「陳宅」木建築,不應該僅以一座人造建物——單棟住宅來看待。

有著無限愛意的大地
屋主的兒子陳右昇開著那輛征戰南北的卡車帶領著我們,彎過最後一轉山路,在青綠樹影之中,一座灰色的木造方舟,乍然現影、隱遁。近處犬吠貫耳,走上一條小野菊夾道歡迎的小徑,走入這塊充滿無限生機的土地。主人家從菜園裡起身,為我們燃起室內的磚造柴火爐取暖,女主人則帶著我們走向屋後的溪水聲來處。這條清澈、流瀉美麗聲音的小溪,是整個故事的起點。

? 訪客來到時,主人家正在菜園裡忙著。

多年來的屋主夫妻雖生活在城市,但總懸念著找回童年在鄉間度過暑假的無憂時光。決定買下這塊地,女主人白淑姬在溪流旁訴說,因其讓她想起小時候在祖母家,與童年玩伴們在溪水裡恣意玩耍的回憶;更是那淙淙溪流的跳躍水音,無論寒暑不絕於耳,令人感覺身心舒暢。

而為了在此務農所建的木屋其設計、構築交由(C-Laboratory卡薩格蘭實驗室,以下簡稱C-Lab)處理,這是芬蘭建築師馬可.卡薩格蘭(Marco Casagrande)在台灣所成立的建築工作室。「建築,是這塊土地的一部份。建築的誕生,來自於這塊土地獨特的風土、主人的特質。」Marco說。
?

木屋的基礎、結構底定後,Marco返回芬蘭攻讀博士,原先專注於整理菜圃的陳爸爸隨即加入構築行列,短期內熟悉建築工程作業並自行為木屋配電,陳右昇笑稱父親是天生好手。

讓我們走入大自然
屋主人學建築的兒子迎著東北季風來的方向,規劃弧形排列的數棵松,日後將成長為宅子的導風林。「陳宅」的形成,過程中歷經自然界嚴苛的考驗,構築者懷抱著真情意。人為的建築走向大自然,順應環境的風土而生,不斷地修正、適應之中,成長為土地的一部份 。

依循木料的自然屬性,建築的架高木平台穩踞於點狀基礎上,主屋與從屋之間略微偏斜的長向廊道給予強風奔跑的空間,主屋形成前窄後寬的平面。規劃為廚房、衛浴的從屋,位處迎風面,也是全屋唯一密實的立面,被賦予破風職責,給予主屋四季寧靜。主屋立面的縫隙,遵行木料的漲縮特性,亦給予風、陽光穿透的空間。執業生涯向來在意,「具有環境敏銳度的建築」,這座輕盈的木建築,將人帶進自然,「建造木構築,本為人的天性。」Marco說。

?

所有的傢具,也是屋主人陳石定親手製作,完成度極高。女主人笑說,「毋需特別打掃、維持整潔。很自在。」

?長向建築採取南北座向,矗立於大樹與溪流之間,腹地為自然農法菜園。建築立面的縫隙,讓風循環於建築、溪流、園地之間,木建築是輕盈的存在,而非阻礙。主人家接引天然溪水烹茶、洗浴,亦為山區人們生活一大特色。
主人家領著來自都市的我們一一認識菜園裡的植物,與鄰居們相互習得各式作物。

?

終於瞭解,在這房子所感受到愛意,如何而生。陳家人進入自然,以己所能呵護著土地與其所滋養的生命,而這間木屋,也謙卑地融入自然之中。無怪它可以獲得獎:2010建築評論雜誌ARHouse建築獎特別提名、2009世界建築社群獎(World Architecture Community Awards)、2009世界建築節(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 )年度最佳單體房舍的特別推薦。


關於木建築KNOW-HOW

Q1建造木構造房子,有沒有提示與建議?
A1:首先,我想要指出,人類建造木造住居,是非常自然的。回歸最基本的避難所(shelter),是所有建築的種子。蓋這樣的基本屋舍,是件神聖的事。欲建造好建築,我不會太過於信任現代建築師。他們極度迷失於工業科技與人工的建築。人應該相信本我的感覺,並且試著找回本能直覺。去感覺,勝於任何風格操弄。沒有風格—只是感覺。風格,是個謊言(譯:lie亦意為虛假、虛偽)台灣的氣候極其適合(如陳宅般)輕量化木建築。請從荒謬的工業化抽身,回歸與自然一同呼吸、環境敏銳性的建築。

有別於一般三溫暖常見的土耳其浴,蒸汽+烤箱的芬蘭桑拿,運用電爐烤熱石頭再於其上澆灌冷水使其產生蒸汽與熱度,烤熱身體後,浸入衛浴走入式浴缸,在冬季別有一番享受。若非來訪朋友們要求裝上窗簾,衛浴的大窗對著窗外景色,毫無遮擋。

?
Q2這間木屋的建築外觀為什麼要設計成方舟?
A2? 我沒有設計它,這是經由我,而給出的最好解答。森林與山對它的設計,和我同等多。房子,是我與山、森林、海、溪流、陽光、鄰居李婆婆、歷史與屋主對話的結果。陳宅,是在這塊基地上,瞭解構築過程的結果。設計的小尺度,構不上真實環境的寬廣。設計不應取代現實。唯一的現實,是自然。
若無業主陳家夫婦,即無這座建築。他們是感性的、真誠的、好的人,他們感知、並回應自然/天性的呼喚。他們是這座房子如此之美的原因。這是獻給他們的建築。

Q3 木構造建築,該如何保養與維護?
A3「首先,選擇好木料。蓋出可以呼吸、不致腐朽的房子。住在裡面。木頭是擁有生命的材料,要真正住在裡面,才能維護它。蓋一座燒柴的火爐—蟲子怕煙。」Marco說。「木頭爛了,換一塊木板即可。」陳右昇理所當然地說。房子要使用,才能及時發現其損壞、時時維護。以「陳宅」為例,採用未經上漆處理的柳安紅木,經過風吹日曬雨淋,表面褪為灰色,其實這正是其保護皮層,為木料材質的天然特性。

Q4對於在意生活舒適度的都會人而言,在冬季如何抵擋寒風與多雨?
A4 中國人蓋房子,本即喜歡南北座向。你必須長期待在基地,感受基地的風土、氣候特性,像是東北季風從何處來,朝陽、西曬如何取得、遮檔。歷經颱風吹倒房舍,即知如何在構築過程中不斷修正,成為百分之百順應基地特性,屹立不搖的建築。像是主屋成為前窄後寬,與從屋之間的廊道,都在洩風壓,使強風不會傾倒房舍,也使主屋更為安靜。

--------------------------------------------------------------------------------------------------------------------------------------------

Architect
馬可卡薩格蘭Marco Casagrande
出生於芬蘭極北之地,赫爾辛基科技大學建築、都市規劃碩士。旅行世界各國進行建築藝術創作,並多番提出獨特看法,為國際建築界所關注對象。2000年開始授聘於全球各大學任教。2003年獲邀擔任駐市藝術家,帶領建築系所學生於台北寶藏巖進行都市地景藝術。2004年授聘淡江大學建築系客座教授、獲邀代表台灣參與威尼斯建築展。親身具體實踐建築行動,勝於圖面詮釋。主張之一:「廢墟—人造物成為大自然一部份」,將人帶進大自然,而非以人為力量與其拮抗。陳宅即為其具體實踐。

陳右昇(建築助理)
淡江大學建築系畢業,大二時成為C-Lab的助理,參與多項計畫。與C-Lab採取自由、開放合作關係。並已獨立為家人朋友處理多項舊屋改建/空間案。

屋主
陳石定、白淑姬
陳爸爸出身農家,陳媽媽童年鄉居記憶自小嚮往自然。溫暖親切。嘆都市生活緊張,舉家搬至淡水,享受較為接近自然的緩步生活,「以時間換取空間,」陳爸爸笑說。一生從事金融業,退休前數年,夫妻一同於社區大學習農藝前後歷時2年。退休後買下距離自宅20分鐘車程的荒廢農地,享受著不畏風雨嚴寒、日日上山務農的退休生活。

屋主心得分享
優點分享推薦
「我想要的,右昇與Marco都幫我做到了,」陳媽媽要求可以午睡、休息,「還有回憶兒時記趣的火爐溫暖空間。」陳媽媽笑道。「而且是高級的四柱床,」右昇笑著說C-Lab這令人驚喜的設計。四柱延伸突出屋頂,成為穩固露天桌椅的結構支撐,體現「有道理的設計」。「衛浴設計了芬蘭浴的空間,寒冷的冬季裡,烤得暖烘烘後隨即浸入冰水浴池,通體舒暢。」陳爸爸笑著說。「我們設計的每一處空間,一定會有芬蘭浴。」與芬蘭建築師相處多年的陳右昇理所當然地說道。

?

更多精彩內容,請看這一本!

<<點我進博客來:)

其他居家裝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