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首頁
新建案
海外房地產
環景影音賞屋
房市資訊
系列網站
中古屋租售
廣告刊登服務
社群連結
房地王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2022, Redesigned by Housetube.
登入
垂直森林的概念近幾年在國際建築界風潮正盛,透過將植物與建築結合的方式,一方面解決大城市人口密集的問題,另一方面也藉此達到綠色生態化的目標,於是建築的存在不再成為環境的負擔,反過來讓兩者共融共生,進而產生改寫建築樣貌的可能。
來福士中心是一座秉承可持續發展理念打造的居住、辦公與休閒中心,位於中國杭州錢塘江畔的錢江新城,基地面積約121,000坪,功能齊全,可提供24小時不間斷服務。醒目的裙樓之上坐落著兩座流線型的高樓,樓高250公尺,共有 60 層,規劃有高級住宅、辦公室、康萊德酒店與天台直升機坪等設施一應俱全;建築面積約35,090坪的裙樓共有6層,配備有零售店、餐廳、休閒設施與停車場,並可透過地下通道直達地鐵站。來福士中心採用靈活的垂直社區與交通樞紐設計理念,以滿足城市生活的綜合需求。
忠泰美術館今年度第二檔新展《DIALOGUES: Oyler Wu Collaborative》 (「對話:奧伊勒吳聯合事務所個展」)已於7月底開展!做為入圍台灣首屆ADA新銳建築師獎並斬獲歐美多項設計大獎的跨界設計新星,Oyler Wu Collaborative首次在台灣的完整個展將以設計核心「線、面、體」劃分展區,同時美術館一樓也將同步展出全球首次亮相的裝置藝術新作品「Quicksilver」。事務所創辦人台裔美籍建築師夫妻檔Jenny Wu(吳嘉華)、Dwayne Oyler(德韋恩.奧伊勒)表示,希望藉由這次個展,透過不同素材、作品尺度的差異性,開啟一段人與設計的對話,突破大眾對建築的想像。
許多台北人可能都不清楚,鄰近捷運科技大樓站的瑞安街周遭區域,算是台北市開發相當早的地段,日治時期的「台灣堡圖」已可見到此地蹤跡,1950年代之後,該區更陸續遷入許多文人雅士與高階軍公教人員,包含名作家梁實秋、陳之藩、夏元瑜、姚宜瑛,以及曾擔任國防部長的陳大慶上將、鄭為元上將等人,因此時至今日,瑞安街還保留了許多歷史悠久的老房子、老樹、庭院,隨意閒晃時,四處可見盎然綠意在街角、巷口與人不期而遇。
蔡瑞珊,青鳥書店創辦人,新媒體文化人,曾擔任電視節目製作與主持人、國際展覽策展人,並以「巷弄裡的那家書店」與「書店裡的影像詩」入圍第49屆金鐘獎。
境衍設計由林柏陽於2011年與黃聖軒、何岳璟創立於台北,三人利用彼此不同的特點,互相激盪想法整合在一起,其設計與研究跨足建築設計、景觀設計、室內設計領域,境衍長期關注公共性空間的發展設計,也企圖利用不同尺度的設計來探討每個空間裡的小世界。
[bi.du.haev],其實就是英文「Be-Do-Have」的音標寫法,它不僅是品牌名稱,更是一種人生哲學的率性表達。多數人在面對生活時,依循的順序是「Have-Do-Be」,意即因為擁有某種才能,於是嘗試發展,最後成為某類專才,例如因為發現自己對於空間很有想法,所以進入大學相關科系接受訓練,最後成為一位建築師或室內設計師,這樣的順序沒有不對,但是對於 [bi.du.haev]的創辦人王旋而言,他服膺的價值則是倒轉過來的,也就是先勇於做夢,然後認真執行,最後達到目標。
在台北,只要是玩歐洲老家具的行家,對於RETRO STUDIO的名號應該都非常熟悉。RETRO STUDIO創立於2005年,當年歐洲古董家具在台灣的熱潮還不如今日興盛,因此當專營二手中世紀經典傢俱與北歐懷舊復古家具的RETRO STUDIO出現時,可說替許多想踏入這個領域的消費者,點亮了一盞明燈。
在現代化的過程中,人口不斷向城市聚集已是趨勢。近幾年來,中國大陸也正經歷著快速城市化的發展,根據一項統計指出,四川重慶的城市人口超越上海和北京,居於全國之冠。人口的強勢增長自然衍生出住屋需求,帶動房市的熱絡,CIFI銷售中心也正是在這樣的態勢下拔地而起。作為一個描繪未來居家藍圖的場所,這座售樓處不但提供了明亮寬敞的空間感,有如雕塑般融入地貌並引景入室的設計手法,更象徵著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理念。
從夏季花海盈滿的牧場,到冬季披覆皚皚積雪的山脈,位於阿爾卑斯山的安德馬特村(Andermatt)以其令人驚嘆、如畫般的自然美景,和持續增加的豪華滑雪設施聞名,隨著新項目的不斷開發,可望成為瑞士最大的度假勝地之一。日前,阿爾卑斯山滑雪村第一個專門為大型音樂演奏設計的建築Andermatt Concert Hall誕生,為此地添增藝術文化氣息。
人們對於空間的感知,與實際大小未必能夠畫上等號,因為空間感無法直接換算成數字,所以不能單純著眼於面積,透過顏色差異、格局分配、家具擺放,甚至是光影變化,都會給予居住者截然不同的生活印象。
一間承載3口之家夢想的宅邸,該呈現何種面貌?設計師與屋主討論過後,決定以北歐風替日常生活定調。首先設計師仍在大門入口處設置一道玻璃隔屏,藉以創造出小玄關,也讓視線有所轉圜,不至於一進門就將公共區域的景觀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