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蔡哲明 圖片來源|大衛麥可設計
在城市中尋找理想生活的住宅,當中不乏精緻外觀與規劃巧思,當實際進場裝修,往往遇上設計未盡的挑戰,包含管線密布、採光不良、樑柱橫亙……本案位於都會區的一戶住宅,也正面臨上述挑戰。大衛麥可以「圓舞曲」為設計主軸,融合機能與美感,在空間結構限制下重塑優雅日常,為屋主打造出兼具收納、動線與情感溫度的全齡友善住宅。
圓弧語彙重構天花板層次 轉化管線為設計語言
本案一大挑戰為室內天花板下隱藏的大量管線與結構樑柱,尤其是在臥室與客廳上方相對集中,設計師靈活透過圓弧造型修飾突兀的水電管線,拋棄傳統封板堆疊工序,僅修飾樑位的直線條轉以玫瑰意象凸顯柔美曲線,展現如花瓣般堆疊的設計語彙。天花板僅做局部降板,盡量保持高度,不僅解決內嵌燈具安裝問題,又能營造層次與空間律動,在視覺上消弭原有大樑壓頂的壓迫感,還將原先「不美」的結構化作空間的靈魂。
此外,空間色彩巧妙延續同一語彙,臥室運用溫潤的玫瑰粉搭配奶茶與淺綠色牆面,呼應整體圓弧意象,形塑如玫瑰花苞般靜謐氛圍。材質選用上利用防火建材為主,例如防焰窗簾、阻燃牆板等,不僅安全也展現出設計細節的講究。
以生活節奏調整動線 重塑廚房與公共區域機能核心
本案屋主為生活自律且重視細節,居住需求極為明確,客餐與廚房成為日常活動的重心。設計師觀察到既有廚房空間狹小、收納混亂及天花板壓迫問題,利用屋高優勢及視覺引導重整機能配置。另外,電器櫃重新轉向,不僅避開了視線死角,有效延伸廚房界線,使得小空間具備大功能。
屋況動線改善之後,重新配置周邊設備,調整烹飪區域並加入抽籃式深櫃、淺櫃等多層次收納,從調味料理到大型家電均有其所。有效利用各種空間,轉化具有儲藏功能,善用每個閒置區域,不但使得廚房成為生活核心,也提升了公共空間的協調舒適。
從限制出發 打造全齡永續的居住場域
此屋一大挑戰在於其結構與管線配置已定,空間只具單面採光,導致大門入口與走廊區域昏暗壓迫,為了改善此一狀況,設計師利用色彩明亮、照明加強與鏡面材質反射等配置,以此提升整體空間光度;並在視覺與動線上安排寬敞通道,因應未來高齡化生活需求,能讓輪椅通行的安全性設計。
整體設計可說兼顧美感與機能,同時深具永續思維,當中選用低甲醛板材與環保塗料,裝修階段即考量到環境負荷。同時,管線整合設計也有助於未來維修,避免日後資源浪費與重複施工的機會。這不僅是一個空間的全面重生,也是設計對未來生活方式的深度回應。
名為「圓舞曲」的空間改造,既是一段設計美學的完美演繹,也是一則空間與人互動的敘事佳話。從管線密佈的障礙重構作為美學語言,從狹窄不便的布局再造為機能之心,此案用心回應了住宅設計的多重挑戰。利用細節打磨、材質選擇與動線規劃,凸顯出住宅不僅是容身之所,更是一場生活節奏與情感溫度的深度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