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蔡哲明 圖片來源|亞菁設計
在城市的一隅,一家翻新自舊生活雜貨店的咖啡館——「嗎哪咖啡」悄然誕生。這裡沒有浮誇的包裝或奢華的裝飾,也不追求話題流量或網美打卡設計,卻以寧靜、低調的語彙,成就了一個人與寵物共享、懷舊與現代融合的獨特空間。設計師以極簡且細膩的手法,深入解構業主需求,為老屋注入嶄新生命。
嗎哪咖啡外觀
《從生活雜貨到寵物友善咖啡館》
嗎哪咖啡的誕生,源自業主對生活步調的重新想像。他選擇僅在白天營業,主打甜點與手沖咖啡,這不僅讓營運壓力減輕,更為了能與心愛的寵物們,共同營造一個溫馨的生活場域。於是,這裡不再只是單純的商業據點,而是業主、寵物與街坊鄰居共度悠閒時光的共享空間。
本案基地為老屋翻新,屋況老舊伴隨著漏水、牆面破損、天花板壓迫等問題。設計師現場勘查後,提出一套務實的設計方案,在有限預算下,最大程度保留原有歷史痕跡,並以材料和色彩的轉換,讓空間重現新生。
案場基地是老屋翻新
《設計主軸 舊痕的保留與功能的重構》
本案設計的核心主軸,著重於「減法設計」與「懷舊共感」。由於業主僅一人獨自經營,空間動線必須流暢,能夠兼顧多重職務——從櫃台到廚房、送餐口,再延伸至清潔與回收,每一環節都需一氣呵成。因此,設計師將櫃台後方整合為廚房工作區,並以穿透性設計,維持視覺開放感,極大提升空間使用效率。
此外,設計師還特別為業主規劃出一處「烏龜專屬棲地」,將水槽與排水系統巧妙結合,隱藏於櫃台對面。這讓人與動物在空間中得以自然共處,充分體現對生命的人性關懷。
從櫃台到廚房一氣呵成的減法設計
在美學表現上,設計師保留天花板裸露結構及牆面斑駁質感,將歲月痕跡昇華為空間記憶。牆面經水泥漆與特殊塗料細緻處理,呈現低調而不粗糙的質感;黑色天花板則消弭空間壓迫,搭配軌道燈及鍛鐵吊燈,營造出親切而靜謐的氛圍。
保留天花板裸露結構與牆面斑駁層次,透過水泥漆與特殊塗料處理牆面
《音場、光線與色彩 細節中蘊藏的設計溫度》
空間設計過程中,面臨一大挑戰——如何在開放空間播放音樂,同時避免產生回音與干擾?業主拋棄傳統電力音響系統,改以特製的無電力手機擴音設備;設計師則針對空間回音問題,刻意選用具有吸音功能的油畫作作為牆面裝飾,既解決聲學困擾,也提升視覺藝術層次。
無電力手機擴音設備
色彩規劃以黑、暖灰與原木色調為主軸,輔以植栽點綴綠意,使人一入室即感放鬆。櫃檯與座位區色系相互呼應,巧妙拉開層次,也方便日後家具調整而不影響整體風格。由於業主對色彩搭配無明確偏好,設計師親自帶其參訪其他空間,協助歸納喜好,進一步提出專業建議。透過不斷互動的設計對話,本案色彩策略兼顧共識與實用性。
色彩部分以黑、灰與原木色系為主
《建材與軟裝 在預算中講究質感》
本案硬體建材多選用耐候性高且易於維護的材質,提升整體實用與美感。例如,門口採實木門框與磨石子鋪面,戶外區域則使用特殊磁磚漆。軟裝方面,考量預算與風格一致性,部分家具選自淘寶信譽良好店家,由設計師親自把關配置。從椅子、燈具到窗簾,無論色調或材質皆協調一致,成為風格延伸的主軸。牆面採水泥漆結合打底紋理塗料,展現細膩與精緻並重。
與寵物鳥類共存的空間
另一亮點是變電箱的隱藏設計。原本雜亂的電箱,經設計師巧思化為造型對稱的假柱,並與壁燈結合,巧妙將機能轉化為裝飾,展現空間的細緻工藝與氛圍感知。
變電箱隱身在第一支造型燈柱
《低預算也能完成高質感》
本案執行過程中,最艱鉅的挑戰莫過於溝通協調。業主預算有限,且對風格採保留態度。設計師以「耐用」與「延伸」為原則,說服業主接受如牆面處理、鍛鐵門牌、白色門面等細節安排,既保留原始結構之美,也完善視覺構圖。
櫃台全景
設計師坦言:「做綠葉不做紅花。」意指設計應低調支撐空間個性,而不搶走主角風采。如此一來,業主未來若自行添購擺件、寵物用品或陳列裝飾,都能自然融入,毫無違和感。
嗎哪咖啡在樸實之中蘊藏驚喜,每一道牆、每一束光影,都承載著生活質感與設計者用心。從櫃台動線的細緻規劃、避開音響回音的細節配置,到烏龜專屬棲地的巧妙設計,處處體現「設計為生活服務」的核心理念。
咖啡廳全景
設計師所留下的不僅是一個可營運的商業空間,更是一份可持續延展的生活質地。正如「嗎哪」之名所蘊含的聖經寓意——「每日所需、剛剛好即可」——本案以克制與細膩,詮釋室內設計的厚度與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