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蔡哲明 圖片來源|ArchDaily
荷蘭知名建築事務所 MVRDV 首次在台灣推出建築作品《Out of the Box》,以極具辨識度的懸挑盒子造型,完美翻轉都市住宅的建築語彙,這不僅是形式上的空間革命,更是針對法規、都市密度與生活方式的深度對話。《Out of the Box》如何在台灣嚴格的建築規範下誕生?如何透過跳脫傳統的立面設計,來為城市注入新的想像?
Out of the Box外觀示意圖。(圖片來源:Archdaily)
從法規限制出發 激發建築創意
台灣的建築法規以高密度都市治理為主,是設計師必須面對的現實條件,例如「建蔽率」、「容積率」、「日照退縮」以及「防火間距」等條文,以上限制往往讓一般住宅淪為一座制式方塊,整體缺乏設計彈性。
MVRDV選擇正面迎戰,團隊將原本為符合法規而被迫內縮、切割的建築形態,外推作為反向操作、懸挑的設計語彙,能讓每一個跳出來的盒子,不僅是對日照退縮規範的具體回應,也成為了擴展空間功能的整體機能。這種策略讓建築不再只是被動應對,而是積極改變,能將限制轉化為創意。
《Out of the Box》透過這種法規導向的設計邏輯,成功在法定的框架下,創造出一種前所未有的都市住宅樣貌。
外推作為反向操作、懸挑的設計語彙。(圖片來源:Archdaily)
「跳出來的盒子」立面 創造生活的第三空間
走進《Out of the Box》的直觀感受,便是建築立面那一顆顆如積木般向外延伸的盒子,這些看似隨機外型,都是經過精密計算的懸挑體量,才能成為住宅最具辨識度的符號。
每個外推盒子都是專屬於住戶的「半戶外生活空間」,這種立面設計不僅豐富了建築的視覺層次,有的是陽台,有的是閱讀角落,有的則打造成空中花園,能讓原本被限制的空間,變成具有功能性與趣味性的居住場域。
台灣傳統住宅講求「坪效至上」,平面格局的最大化已成為常態,而MVRDV反其道而行,藉由立體空間的堆疊與外推,而讓垂直方向成為新的生活場域,這不僅是設計層面的創新,更是對於都市人如何與自然共存、如何重新理解「家」的深刻融入。
每個外推盒子都是專屬於住戶的「半戶外生活空間」。(圖片來源:Archdaily)
懸挑立方體 重新定義台北都市住宅未來
《Out of the Box》提出了一個新的都市住宅解方,利用懸挑立方體的設計,打破了傳統住宅對於「私領域封閉」與「公領域疏離」的二元思維。懸臂結構不僅提升了住戶的私密性,也利用錯落的布局,營造出多層次的視野與通風,這類設計同時回應了氣候永續與都市熱島效應的挑戰,而將垂直綠化與半戶外生活融入住宅日常。
尤其,MVRDV透過《Out of the Box》證明未來的都市住宅不再只是追求面積的極大化,而是藉由立體空間的策略,能讓住戶擁有彈性的生活選擇、更好的環境品質,以及與城市自然共融的各種可能。
錯落的布局營造出多層次的視野與通風。(圖片來源:Archdaily)
《Out of the Box》不僅僅是MVRDV在台灣的首件住宅作品,更是一場關於都市、空間與法規之間的三方對話,「跳出來的盒子」背後,不僅僅是結構與形式的堆疊,更是對台北城市提出的建築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