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

中醫大附醫 建築永續實踐未來醫療

by id SHOW

撰文|蔡哲明 圖片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官網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質子治療中心」(國際醫療教研服務中心)榮獲2025年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首屆「台灣建築永續獎」三項大獎肯定,以實際行動來證明,醫療建築也能實踐綠色永續,面對氣候危機加劇與碳中和浪潮下,建築產業的永續轉型已是關鍵課題,此次展現出智慧與低碳醫療的綜合藍圖,也代表著台灣醫療建築邁向新里程碑。

中醫大附醫;質子治療中心;台灣建築永續獎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以「質子治療中心」榮獲2025年「台灣建築永續獎」。(圖片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官網)

 

醫療建築的綠色轉型指標

 

中醫大附醫在此次建築永續獎中一共榮獲包含「建築永續獎銀獎」、「健康建築領袖獎」以及「低碳營運領袖獎」,成為台灣醫療建築少數能在三個領域脫穎而出的得獎案例,評審肯定在設計上將永續理念納入主軸,不論建材選用、動線設計,到能源效率與病患舒適度,皆能完整落實。

對比傳統醫療建築注重功能效率不同,中醫大附醫展現一種「以人為本與環境共生」的整體概念,例如,門診大樓採用自然採光與綠意植栽,以此減少照明能源消耗,也讓候診空間如同森林浴場般愜意,而將健康建築落實於日常醫療體驗。

中醫大附醫;質子治療中心;台灣建築永續獎兼具綠能的醫療建築。(圖片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官網)

 

從建築減碳到營運節能

 

中醫大附醫以高標實踐「減碳建築」與「節能運營」雙重目標,永續建築的價值並非僅只完工,必須彰顯長期營運的低碳表現,在整體建築結構設計上,納入大面積高效隔熱帷幕牆、自然通風中庭與雨水回收系統,預計可減少碳排放逾千噸。

能源管理系統更導入建築自動控制系統(BAS),實現對冷氣與水電照明等的即時監控,進而降低碳足跡,尤其夏季門診區透過智慧調光與分區控溫,每月電費節省達20%。

中醫大附醫;質子治療中心;台灣建築永續獎全棟採用低碳建材、循環材料、建築節能設計與能源監控系統。(圖片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官網)

 

打造永續健康生態圈

 

中醫大附醫除了硬體建築的減碳設計,更進一步在醫療服務層面導入智慧科技,提升病患照護品質,推動「智慧病房」結合人工智慧技術與物聯網,即時監測病患狀況,減少人力往返與重複作業。

整合電子病歷系模式與遠距診療系統,降低紙張浪費與病患交通碳排,促成醫療流程的綠色優化,院內設置能源看板,掌握即時用電狀況,強化員工與病患的節能意識,打造醫療場域中的低碳文化。

中醫大附醫;質子治療中心;台灣建築永續獎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所長王榮進(左)及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頒獎,中醫大附醫行政副院長楊麗慧(中)代表領獎。(圖片來源: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官網)

 

全球淨零目標與醫療需求日益提升的趨勢下,中醫大附醫提供一個極具前瞻性的解答,打破過往「醫院只是耗能單位」的刻板印象,證明即便是在高密度、高需求的醫療空間中,透過設計與科技整合,依然能實現高效能、低碳排的永續目標。

更多精彩內容 https://www.idshow.com.tw/idtalk

國際設計獎項服務規劃 https://award.idshow.com.tw

其他居家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