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哲明 圖片來源|卓展耀
在全球數位化浪潮的推動下,建築產業正迎來第四次工業革命,隨著「建築4.0」時代來臨,這一變革強調智慧建築、綠能減碳,以及環保等核心理念。
台灣在推動建築4.0的進程中,面臨著與國際接軌的挑戰,台灣缺乏統一的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術標準,導致各地政府對BIM的要求不一,影響了產業的整合與發展。相比之下,美國、英國、日本和新加坡等國家已經建立了完善的BIM規範,為產業提供明確的指導方針。
建築資訊模型繪製及整合結果。
在實際應用面,BIM技術在台灣的營建專案管理中尚未完全成為標準流程,例如中和警消社會住宅、鶯陶安居社會住宅以及斯文首善社會住宅等案例,都在透過BIM技術完成作業、達到圖面完整性以及建築品質提升方面的優勢。然而,推廣BIM技術仍面臨著協作流程、資訊共享以及技術培訓等挑戰,需要產官學研各界的共同努力。
發布BIM視覺模型及2D圖紙至協同平台供參與者查看。
發布建築及機電模型至協同平台、專案參與人員可同步查看最新模型及回饋。
協同平台 開立問題同時發布通知給設計單位。
營建專案管理平台的有效性在於能與BIM系統緊密整合,實現最佳管理效能,透過雲端協同,工程團隊可以即時發送工程疑義單(RFI),同步通知相關人員,透過線上會議討論解決方案。BIM如同中央廚房,提供統一的資料來源,現場人員透過簡單操作即可參與協同作業,有效降低技術門檻。
及時查看問題疑義回復情形。
查看模型產出之圖面。
自動產生問題疑義表單及統計各項疑義分析。
查看人員可利用雲型標註告知修正事項。
BIM技術與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等新興技術的結合,將為建築產業帶來深遠影響。物聯網技術使各種裝置之間能夠互聯互通,提升建築物的智慧化程度。然而,BIM技術的應用仍面臨資料共享、標準化和跨專業協作等挑戰。人工智慧引入,則需要結合專業技術人員的寶貴經驗,確保設計與施工符合法規要求。目前,AI在圖面積、數量計算等方面已有應用,但在更複雜的設計決策,仍需專業人員參與。
線上模型前後版本比對。
台灣在推動建築4.0的進程中,需要建立統一的BIM技術標準,加強產業各方的協作,並積極引入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提升建築產業的智慧化水平。唯有如此,才能在全球競爭中保持優勢,實現建築產業的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