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Tracy 圖片提供|非常態空間製作所
位於新北市的光仁中學,長期深耕於音樂教育,學校擁有豐富的音樂教學資源,也因此希望透過改造音樂教室,讓師生擁有更符合教學需求的靈活多元場域,以實現校方對音樂課程發展的期望。非常態空間製作所的設計團隊到現場實際場勘,嚴謹檢視了這個自該棟樓完成使用至今,40多年未曾改變的教室空間,以及深入了解師生實際使用上的困擾,針對現有屋況問題以及單一使用機能,提出了更為完善且全方位的改造計畫,讓老舊空間獲得新生,以煥然一新的姿態帶領師生邁向更為寬廣的音樂舞台。
改善原有空間問題 創造更多使用可能性
此次改造的教室為校內俗稱的「小音教室」,除作為國中與高中的音樂課程教室以外,同時也是學校班級練習合唱比賽的場所。教室位於該棟樓的頂層五樓,天花板高度特別挑高,但也同時面臨頂層漏水與回音過大的問題,此外教室三面採光的特性也讓師生在教學時要忍受強光過度曝曬。種種使用上的問題加上學校對於音樂課程發展的期望,改造計畫勢在必行。
設計初始,除了須解決現有使用問題之外,設計團隊更企圖打破在傳統音樂教室上課的刻板模樣,想像學生在課堂中,聲音自由流竄在整個教室場域,且身體也完全沉浸於空間之中。以此為設計出發點,設計團隊將教室規劃為可靈活運用,且發展出更多使用可能性的空間場域。
門面改造 進入主空間前的沉浸步道
不只音樂教室內部空間,設計團隊也將大門入口翻新改造。進入教室前的入口大門,將原教室門的位置往外移一段距離,成為準備迎接表演觀賞前沈澱身心的步道,而入門後左側,則規劃為鞋櫃區。在脫下鞋子後,緩步抬升至教室內,漸漸沈浸在整體高度架高的空間場域之中。
入口的藍色大門與弧形玻璃方框,呼應內部教室的主色系與舞台造型,設計團隊運用喇叭造型打造全新的告示牌,也帶出「光音共振場」的共振意象,意喻師生一起、團隊一起共同激發出能量,並將之傳達出去,就像音樂一樣與世界接軌,產生獨一無二的共鳴力量。
以舞台為概念 創造多元使用區域
此案的設計核心微將整間教室打造為多面向舞台。首先將教室高度整體抬升,透過環型階梯切割出四個面向的使用區域,不同面向能成為不同需求的發表展演臺,如上課、樂團表演、小型演奏會或是合唱團演出。
抬升高度後的地板則成為此場域的「穩定」存在,透過可挪動「變化」的布幕,讓不同的使用方式,可以切換到不同的舞台位置呈現。由天花板懸吊下來的藍色線條環繞著場內,燈光與窗簾軌道組構為訂製線型盒。當布簾沿著教室內流動時,燈光向下漸層地照亮了布幕,點亮了演出空間的一部份。同時,懸浮的燈光對應地板階梯,勾勒出空間平面的環動。布幕分為兩部分:教室兩側窗前的布幕,除了遮陽、吸音的功能外,也成為不同舞台面向時的背景後幕。另一部份,則為教室中央兩道對稱的雙色布幕,布幕可沿著L型的軌道移動,因應演出需求,可成為演出前舞台的前檔幕或是演出時的背景幕。
靈活收納 實用與美感兼具的課桌椅
為了因應教室的靈活性,設計團隊也為課程桌椅規劃了兼具實用與美感裝飾的收納方式。桌子設計為折疊桌,將桌腳折起後,可將桌子掛於白板兩側的牆面上,而桌板則可每片翻轉,將吸音板面向外,就成為一座吸音牆。加上因為整塊桌板分割為36x36cm為一片單位,讓學生可持著單片小桌板,將教室內的階梯作為上課的座位,翻轉到光滑面便可成為書寫底板。此外,椅子也規劃有專屬的收納櫃,將圓椅面朝外,一排排整齊的圓形圖騰就成為牆面裝飾的一部份。
可靈活調動的布幕,與整體抬升後的階梯空間,意圖打破教室空間的傳統印象,也昭示了教室既可以是學生表達自我的舞台,也可以是揚升才華的教學場域。就如「光音共振場」之命名,期望這間教室能為成為學生激發音樂悸動的共感場域。
更多精采內容:www.idshow.com.tw/id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