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邱明瑜 圖片來源|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有「台灣最美的光」之稱的獎項「台灣光環境獎」,每年在國際照明專家周鍊領軍的評審團下,徵選出年度代表性的作品。日前(11/5),於雲門劇場舉辦頒獎典禮,今年共有20件作品進入複選,6件進決選,最後選出4件得獎作品。分別由「金普頓大安酒店」、「Shadow In Motion」、「銀座聚場」與「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脫穎而出,獲得本屆台灣光環境獎肯定。跟著《idSHOW》一起進入光的美學氛圍中,感受照明所帶來的極致體驗。
由老屋改造的「銀座聚場」,位於高雄鹽埕區的老商店街,取名為銀座劇場,其實是為向三○年代的鹽埕區致敬,當時日本人將市役所(市政府)設於(打狗)鹽埕區,成為當時打狗最繁榮菁華的區域,而有日本「銀座」的美譽,小小的行政區卻聚集了權貴名流定居於此。當然時代的風華光環雖然已物換星移,但遺留的下來歷史脈絡及人文風情,卻成了鹽埕區最迷人的特色。
「銀座聚場」原是高雄第一座大型百貨街「國際商場」的店家,業主接手後將荒廢多年的老屋重新點上一盞燈,整理成為社區型的民宿咖啡廳;毗鄰而居是這家店的主要特色,乍看下暗暗的、空間窄窄的。負責空間及照明規劃的叁捌地方生活團隊與一起設計規劃團隊,以低照度,不刻意凸顯光源的方式幽微道出空間的歷史,不打擾又各自安好,在夜晚時微微透露著溫暖的光暈,與周邊環境相呼應成為居民日常生活的一部份。
評審委員楊澤表示,「銀座聚場」是件充滿文化鄉愁的作品,在沒落的老舊街區,以自主的行動展開重新復甦之路;燈光設計講究故事性和燈具的運用,給人一種安心感,並非獨善其身為自己點燈,更考慮到與周邊環境的關係和呼應,充滿正向感,是件有態度、具啟發性的光環境作品。
空間內可看到洋和折衷的建築語彙及獨特的空中拱廊,以及充滿台灣古早味的鐵花窗,設計及經營團隊以低照度的點綴散佈光源為設計概念,回應場域氛圍,甚至修復商店街的舊燈具,復刻昔日風情,以為老商場點一盞燈的初衷,融入在地生活,續老屋生命,實現改變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