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黃勻薔 圖片來源|Free Guy、FFKR Architects、URBAN HUB
在今年10月底社群媒體龍頭臉書(Facebook)宣布將公司名稱改為「Meta」,並致力發展元宇宙概念後,「元宇宙」(Metaverse)一詞便迅速地在全球各地興起,掀起一波熱潮,成為當今最引人注目的科技發展。
元宇宙的興起與走向
其實,元宇宙一詞早在1990年代就曾在著名的科幻小說《雪崩》(Snow Crash)中出現。元宇宙的概念泛指透過裝置設備,結合虛擬實境(VR)、增擴實境(AR)和延展實境(XR)等技術,人們得以進入沉浸式的虛擬世界中,進行各種日常活動。在許多科幻小說與電影中,元宇宙被描述為十分先進的數位化虛擬世界,而這虛擬世界與真實世界往往是難以分辨的。此外,元宇宙概念也被運用在電玩領域,在遊戲世界中,人物角色可以自由行走,並與其他玩家互動。
圖/電影Free Guy
隨著COVID-19疫情,各產業型態有所轉變,網路交流成了主流趨勢,而急遽崛起的元宇宙概念,可被視為後疫情時代下,社會發展從當代走向未來的重要轉變。舉凡人們的工作、購物、生活方式等,都將有別於過往,產生全新樣貌與型態。然而,無論是在真實世界抑或虛擬世界中,建築都是無可取代,提供人們交流,進行日常活動的場所。
圖/ FFKR Architects
虛擬建築的重要功能
建物本身的立體特性,與建築以及3D視覺科技有著自然且密不可分的關聯。這也使建築成為從真實世界移轉至虛擬世界中,最基本,也最容易的元素。另一方面來說,早在虛擬世界以前,虛擬建築就已存在。建築產業利用設計軟體,打造建物的3D立體原型。實際上,此原型建造就屬於一種虛擬建築類型。但有別於建築產業中的虛擬建築,元宇宙中的虛擬建築更注重與人之間的互動性。
圖/ URBAN HUB
不同於真實世界中,人們會感到疲累或有所需求,在虛擬世界中,人們並不會有直接的生理感受。因此,建築空間中的裝潢、家具設備相對而言就不那麼重要。此時,虛擬建築最重要的一項功能就是營造氛圍。例如,在虛擬世界中,當人們在逛街購物時,店內可供休憩的座椅就不像在真實世界中為人所需,店家的環境氛圍與街道景色反而才是人們追求的。而虛擬建築必須能讓人們在虛擬空間中有沉浸式的感官體驗。
圖/FFKR Architects
不只是環境與建物本身,建築師也將化為連結真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橋梁。聆聽人們的聲音,了解人們的需求與慾望。並學習不同的文化背景,像是語言、歷史、生活模式等,透過建築物傳達不同的文化表現。雖然迎接元宇宙世紀,建築師們可能會面臨更多的挑戰與壓力,但相信藉由建築,人們可以創造一個富有多元文化、兼容並蓄的元宇宙,讓虛擬世界也能有最真實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