庭園造景

米葉景觀設計-山水景觀石

by 米頁設計

山水景觀石

 

賞石文化的源頭在中國,千百年來,國人的愛石、搜石、藏石、品石之風源遠流長,形成了一種傳統的賞石文化。並進而影響到海外諸國家和地區,時至今日,賞石漸成國際潮流。據統計,全世界至少有2000萬天然奇石愛好者,並成立了國際愛石協會,國際自然藝術石愛好者協會等國際性賞石團體。

  

國內奇石收藏與西方相比,存在著很大差異。中國人喜愛收藏奇形怪狀的石頭,而西方人卻偏愛礦物晶體和古生物化石。收藏界理論研究者往往只從表像上揭示這種差異,卻未能對此進行深層次探析。筆者認為,對這種差異若從哲學層面進行詮釋,將能使人們了解到其實質,從而對收藏奇石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抱有準確態度。

可喜的是,近年來隨著藏石隊伍的日益壯大以及奇石資源的不斷開發,奇石收藏領域內已經開始出現“科學熱”,涌現出一批收藏礦物晶體與古生物化石標本的“另類”,打破了承襲千年的傳統藏石、賞石模式,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時尚化、多樣化勢頭。

 在歐美一些國家,礦物晶體收藏與鑒賞已有近200年曆史,自19世紀中葉以後,一些機構、企業和個人都建有礦物晶體博物館和商店,定期舉辦各種博覽會和交易會,供世界各地礦物採集者、地礦工作者、收藏者、貿易者選購與交流。我國雖然地大物博、礦產資源極其豐富,但是前些年,無數珍稀礦物和精美礦物標本通過各種渠道流散到國際市場,受到其他國家奇石收藏者的追捧。但在國內,即使這些稀世珍寶的價格大大低於國際市場,卻仍少有人問津。這種狀況與國人在科技普及和受教育程度方面相對落後於西方國家有著必然聯繫。因此,目前國內收藏礦物晶體和古生物化石標本尚未形成氣候,也在情理之中。

中國人收藏奇石,傾向於選擇類繪畫或類雕塑的“寫意”型石頭;西方人收藏奇石,傾向於“結構”型礦物晶體或“實質”型的古生物化石。形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不同民族文化精神的價值取向。

中國古代文化長期處於諸子百家的格局之中,影響最大的是儒家、道家、佛家三個體系,其中儒、道兩家最能體現出中國人的文化精神,而且道家的文化傳統對中國文人的影響更甚。“道”的基本精神是“天人合一”,所以中國人欣賞奇石,始終貫穿將“道”、“氣”、“神”的主體生命融入到“真”、“善”、“美”的審美之中,使得“心源”在智慧悟覺中達到出神入化的境界。這與西方人賞石慣用理性思維去超越自然、評判自然並從中實現自我價值的觀念截然不同。由此,不同民族在對自然物的辨別、理解、評價和審美態度上難免會產生各種差異。

中國人收藏奇石的價值取向,首先來自中國人的審美趣味。中國賞石藝術的發展歷程,是歷代文人遵循道家“象外之象”、“象外之意”的美學思想所演進的。古代人賞石不是刻意去追求形似,以滿足某種功利慾望,而是從奇峰秀壑、意境幽遠的景石中抒發寄情山水的詩性胸懷,從具有象徵意義的“瘦、皺、漏、透”抽象石形中追求身心自由和心靈撫慰,並且通過心靈濡化把對自然美的情愫昇華到社會美的高度,滲透著人性的、道德的美學內涵。

西方人的文化精神與東方人的文化精神相比,是立足於“天人二分”宇宙觀和哲學觀基礎之上的,注重於思維分析和思維邏輯,始終貫穿著掌握自然、超越自然的科學精神。具體反映到科學的實踐探索與批判否定,把人與自然世界對立起來,藝術審美則是以人的心智與創造來征服自然世界,以此滿足人的生存心理,達到實現自我價值的目的。所以,西方人收藏礦物晶體與古生物化石的興趣,完全是建立在重自我、重科學基礎之上的。

奇石收藏旨意的內涵,就是要充分尊重收藏者的個性化,同時也要包容收藏品的多樣化,並且在多樣化漸變中實現文化的和諧。應當看到,在奇石收藏領域裏涌現的收藏礦物晶體、古生物化石群體,乃是一種收藏互補、趣尚互融、文化重構的新形態,從中反映出新時期收藏群體張揚自我、崇尚科學的時代風貌。因此,讓美在一種溺于感性的範圍內找回更加豐富多彩的生命力,讓自然世界、微觀世界和審美世界形成擺脫唯美與形式的多維空間,是當今中國人藏、賞奇石在文化高度繁榮、藝術高度開放、科學高度發達的條件下所達到的完滿境界,大大促進了賞石文化資訊傳遞。這也是長期恪守封閉、單一文化模式所面臨的重大轉折,而且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奇石收藏的文化形態。

進入21世紀以來,中國具有鮮明休閒色彩的賞石文化,不斷受到審美文化影響,並融入了現代時尚元素,使得它的文化結構逐漸發生變化。在當代奇石收藏互動中,不斷朝著西方人收藏奇石的文化理念靠攏,並且超過前所未有的接納程度。它在恪守本民族文化精神、藝術精神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借鑒西方文化、藝術,從而分離出具有個性化、理性化的賞石模式。這是歷史的進步,也是中國奇石收藏文化的進步。

 

米葉景觀設計

http://www.millet.com.tw

聯絡電話:04-25328428

其他居家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