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建築硬體環境可分為以下幾個部分來談,首先是最具決定因素的戶外空間,包括人行步道系統、社區庭園、建築配置、道路等。
其次有關於建築內部的隔間、通風、採光等,以下將就些方面的設置標準做介紹,越能接近理想的地區及建築,其增值潛力越佳。
~戶外空間~
人行步道:
著名的都市計劃學者克里斯多夫 亞歷山大在其著作中指出一個發展良好的都市首重人行道的規劃,建築及車行道路反而是較為次要的議題,這論點雖來自美國,但頗符合本國國情,理由在於台灣對行人環境的規劃並不重視,這相對的使重視人行環境的新開發地區或大型民間開發案更能吸引人。
所謂的人行步道是可以與車道相鄰的紅磚道,也是可以刻意規劃出來供行人專用的道路,市民對人行道的要求應不僅止於清潔整齊而已,他必須符合尺度合宜,連接社區重要設施及提供活動聚會場所要求,所謂的尺度合宜是指其寬度與路旁建築物的關係,若是人行道的寬度為
道路兩旁更以大量的栽植裝飾,是其如廣告所說的[園中有路,路中有園]
社區庭園:
治安不良反倒有助於促銷具有社區庭園的住宅,如果小孩能在自家社區內的庭園玩耍,就不用冒著被壞人抱走的危險出門,這對減低為人父母者的心理負擔有很大的功效。